Jemmy 的思考

SEO|數位寫作|內容行銷 ── 用文字創造利潤的變現知識

速讀《逆思維》

── 越懂得思考的人,越不擅長重新思考

有一組 15 人的救火隊被派到山上撲滅野火。

很不幸的火勢突然暴衝、蔓延,大家都直衝山頂逃命。

但他們身上竟然都揹了全副救火裝備、整整 10 公斤沒卸掉!

只有隊長,他命令大家即刻捨棄裝備、並且直接在自己身邊縱火。

隊員覺得他瘋了、是故意找大家一起同歸於盡的,所以不理命令、繼續衝。

野火燒盡之後,蜷曲在乾枯地上的隊長靠僅存的氧氣和空間躲過死劫,其他團員多數喪生。

隊員的屍體經過勘驗之後,專家分析只要他們一開始全部卸裝、全力奔跑就能逃生。

這對一般人來說很簡單,誰會扛著整身裝備逃命?

但對救火員來說,又有誰會一開始就捨棄裝備?

逆思維

​逆思維,就是再思考一遍。

​重新再想一遍已經學會、純熟的事情,不惜推翻有用的傳統規距。

​在打火事件裡,隊長不是因為豐富經驗逃過死劫,而是逆向思考。

​哪個打火英雄會在危機關頭想到「放火」、把身邊野草燒了?

​但隊長正是因為放棄固有思維才成為倖存的一員。

​他們甚至根本不需要去打火。

​根據研究,自然的野火能幫助過於濃密的林木新陳代謝、讓植物養分重新進入土壤。

​那些無人地帶的野火一開始就不需要派人撲滅。

​但打火隊有不計代價熄滅火勢的終極使命,在以往的年代,想推翻這樣的觀點格外困難。

敗在思考

​讓專家成功的要素,可能也是導致專家在終局失敗的要素。

​資訊更迭速度太快了,所以改變心意的速度也必須加快。

​不然就會落入思考陷阱:越懂得「深思」的人越難「反思」。

​比起普通人,聰慧的人想推翻自己已經得證的認知,就越困難。

賈伯斯輸的話,是什麼樣子?

​有位絕頂聰明的天才叫麥克。他 4 歲就用樂高和橡皮筋做出音樂唱片播放器。

​高中時麥克靠自學電腦的開發能力,就把大學學費賺完了。

​在大學輟學之後,更發明出顛覆傳統的通訊裝置「黑莓機」。

​它是 iPhone 誕生之前每位成功商務人士的手機標配。

​它也是白宮政要、特務探員人手必備的行動裝置,因為黑莓機的通訊自帶加密功能。

​黑莓機的最大賣點,就是裝載在手機上的實體 QWERTY 鍵盤。

​這在傳簡訊只能靠猛按數字 1–9 的摺疊機時代可是超強配備。

​只要黑莓機在手就能隨時隨地發 Email。

​麥克是對的,在 2009 年它在智慧型手機的市佔率將近全美一半。

​但 2014 年後掉到只剩不到 1%。

​再想一遍

​麥克從小到大都是天才、頂尖科技家。

​他在中學就登上了當地報紙、得到各式殊榮。

​直到黑莓機搶下大塊市佔,麥克的眼光都是無比精確。

​之後 iPhone 制霸的事實已經眾所皆知,但當時的黑莓機不能瞬間髮夾彎。

​執行長的信念是「加碼」,讓黑莓機登上巔峰的特點「實體鍵盤」再精進。

​但鬼神一般的蘋果竟實現出把當代 Mac 整台放進 iPhone 裡面的運算力,黑莓機就此覆滅。

​在這時間點,頂尖專家麥克比別人更難推翻自己一手建構的專業。

​正因為以往的經驗,在面對 iPhone 襲來時逆向思考的難度反而更高。

4 種模式

​在資訊量指數成長的現代,勝者不再是最擅長思考的人,而是具備逆思維能力的人。

​所有人都應該具備「科學家模式」、對既有的觀念抱持驗證、推翻的態度,才能成為贏家。

​研究指出,具備「科學家思考模式」的創業者更能賺得更多利潤。

​思考有 4 大模式:

  1. 政治家:死守自己觀點、遊說他人
  2. 檢察官:猛烈質疑他人觀點
  3. 傳教士:虔誠信仰自己的觀點
  4. 科學家:驗證觀點、期待錯誤

​加入「科學模式」的思考脈絡才能勇於質疑既有的論點、不會只懷疑他人理論。

​這能幫助錯誤思考時高速停損,果斷脫離重倉加碼、祈求翻盤的錯誤心態。

​科學家反而更期待看到錯誤。

​對科學家而言,最接近真相的辦法就是多次驗證其他各種錯誤的假設,才會更快邁向成功。

​再思考的訣竅

​「與自己切割」可以增進逆思維能力。

​研究發現,對美國當前局勢判斷最精準的預測家,是那些語帶保留、多次翻盤的人。

​他們的論述方式不會直接猜,而是說:要是這些前提成立,那麼我大膽預測接下來的選情。

​然後,遇錯就改。

​這模式聽起來很簡單:預判轉彎越多次,豈不就越容易答對?

​就是這樣沒錯。但是人往往很難和過去的自己切割。

​如果你是抱持特定信念的「過來人」,那麼促成你這一路成功的標籤反而更難撕掉。

​推翻自己的舊預測,就像救火員在開場就把如同性命的重要裝備全丟了。

​就像黑莓機霸主要放棄自己的最大優勢:「鍵盤」,同時還要承認鍵盤反過來成為自己的致命傷,這並不容易。

​與過去的自己切割,是重新思考的訣竅。

面對無知的強大

​心理研究顯示,承認錯誤不會讓自己看起來無能。

​這其實反映一個人的真誠,和願意學習的心理素質。

​感覺上「認錯」好像會損及名譽,但研究數據則是反過來。

​你也會覺得爛主管總自認「我說的都是對的」很煩嗎?

​確實是這樣沒錯。

​強大的領導者,反而會從「建設性批判」學到更多、然後變強。

​弱小的領導者,則會試圖把和自己意見不同的聲音抹掉。

​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。

​如果團隊裡的多個人意見完全相同,反而代表有人不夠認真想。

​(不過有個例外,老婆說的基本上總是對的)

​讓對方逆向思考

​如何說服不肯讓孩子接種疫苗的家長?

​在疾病叢生的環境裡,家長對於孩子生重病的惡果總是很擔心。

​但鋪天蓋地的宣導、半強迫的衛教課程不會讓家長更願意打疫苗。

​在醫生眼裡,這是很矛盾的存在:不想小孩子生病?那去接種啊!

​但母親看到的,卻是副作用、是挨針的疼痛、是風險。

​當你播映德國麻疹導致小朋友發病、過世的影片,並不會讓家長們覺得「喔要趕快來接種了」。

​當你提到疫苗跟自閉症之間「沒有顯著關聯」的科學根據,聽眾反而更擔心它們之間的關聯。

​如果目的是說服,單方面去強調「為什麼該這樣做」反而幫倒忙。

​能說服家長、最後讓母親主動願意接種的「疫苗詠唱師」選了「放任選擇」的作法。

​家長說:他讓我重新思考的關鍵,就是說出「你完全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給孩子打疫苗」。

​原來接種的最大阻力不是避免疾病的宣導,而是讓人感覺「被教育」的壓力。

​如果讓對方產生「不聽我建議就等於在害你小孩」的心情,那麼就無法說服對方。

​讓對方逆向思考,就要使用不同的說服策略:只補充資訊,剩下讓他自己決定。

​太空溺水

​善於潛水的路卡沒想到有天自己會瀕臨溺斃,而且是在外太空。

​在執行太空漫步任務的時候,路卡發現自己後腦濕濕的。

​他把這問題回報給休士頓火箭中心。

​路卡接著還發現:濕濕的液體帶有金屬味。

​火箭中心接著中止了漫步任務、對路卡下達返回太空艙的指令。

​沒想到他的眼睛和鼻子都被封住,失去了視線和呼吸的空間。

​如果液體再繼續蔓延到嘴巴,那他就會溺斃。

​好死不死,通訊系統也淹壞了。

​沒有外界聲音、光線,路卡只能在太空靠著記憶和繫線回到艙邊。

​好不容易返艙了,但他也不能呼吸。

​因為路卡並不在地球上。他要等關艙、加壓,才能脫下面罩。

​經過幾分鐘的沈寂後,路卡終於生還。

​最後發現,原來是裝備裡風扇系統的水槽漏液。

​檢討報告中最該被改正的,是太空衣最剛開始的濕氣不該輕忽。

​因為濕氣可能來自飲料袋,所以這種「小事」大家不會嚴格注意、沒有在剛剛開始就被大力深究起因。

​我錯,故我在

​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的傳統氣氛中,指出錯誤會讓火箭發射推遲。

​做這種決定往往削減士氣。

​發現小錯誤的人不一定會馬上指出,可能迫於壓力就先放它過了。

​團隊裡也有不同的單位負責交叉檢查各項事務。

​當足夠信任感被建立出來的時候,大家也不太再會重複檢查其他人做過的任務:因為要相信同事。

​這種心理機制會導致指出錯誤的人要面臨更大壓力。

​萬一你在發射前 5 分鐘要求任務中止、拖延大家進度之後,檢查發現結果是虛驚一場呢?

​這壓力你敢承擔嗎?

​但也是因為這樣的傳統思維導致多起火箭在發射過程中爆炸、多名太空人殞命。

​這也導致艙衣裡的濕氣沒有在第一秒被嚴厲正視、追究問題,險些導致「太空溺斃」。

​這時候,打破傳統的團隊逆思維就勢在必行了。

​「傳統」是來自死人的同儕壓力。

​群體逆思維

​在多人的組織、團隊裡也必須建立逆向思考的意識。

​就算集齊世界上最聰明的 NASA 團隊也會因為沿襲傳統的標準流程、長久以來累積的榮譽感而陷入「過度自信」陷阱。

​爆炸的火箭和漏液事件,都是可以透過逆思維避免的憾事。

​沉沒成本

​面對損失的時候,人總有傾向「加碼凹單」的心態。

​已經押了大量資源和心力,頭都洗一半了,當然要再往下加碼「拚回本」!

​不然之前的心力豈不全部白費?

​但「沉沒成本」的意思不管有沒有繼續加碼都不影響結果。

​不管後續決策如何,沉沒成本也早已經賺不回來。

​不管成本多高,只要是錯誤的決策就該停損、及早抽手。

​但克服這樣的心理偏誤需要「逆思維」。

​堅決不放棄的勇氣並不是堅決找死,更重要的是「敢於逆向思考、翻案自己舊觀念」的勇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