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─ 凝結大量人類的創業經驗,濃縮出一本殿堂級企業書
根本沒有「創業家精神」這回事。
假設你是一個工程師。
你發現大家要過河、這裡需要造一座橋,然後你把橋搭起來了。
你會說這很有「造橋者精神」嗎?
沒這回事。
造橋的人就是解決一個問題,這樣而已。
每個人都懂得解決問題。重點是,解決的問題夠大,你就能成功。
創業第 1 步是看見問題
這個問題一定要是「不滿的需求」。
不滿需求就是人類完全沒被滿足、或者只有部分被滿足的需求。
到處都有不滿需求,只是看得到的人很少。
有群學生,他們的小組作業是待在超市裡面觀察買東西的人。
任務中他們發現,懷孕的媽咪買保健食品的時候臉都很臭。
原來,孕婦需要幫寶寶攝取額外維生素,但正常藥丸都做超大顆、味道又難聞。
孕婦吃了之後會讓孕吐症狀惡化,還會有便秘的副作用。
但超市廣告還是整天打好打滿。
要呆站在超市裡面,觀察出這樣的問題,其實困難度很高。
但這些學生成功發現這「不滿的需求」了。
接著,小組透過學校資源找到一家保健食品的開發經理、重新調整配方,把維他命改成粉末包裝、減緩便秘的副作用。
接著,他們就得到美金 1,000 萬的投資、成立新品牌 Premama。
成功的關鍵,在於發現不滿的需求。
連孕婦自己可能都沒發現的市場大缺口。
創業第 2 步是解題
解問題絕對不能「歐印」。
先押身家的人就輸了。
你要用最低成本下去解題,而這階段反而最適合「素人」。
因為素人不會有額外的資金或大把資源可以亂砸,而是只能善用手邊的最小成本去試錯。
有場用程式撰寫「足球機器人」的競賽,比賽誰的機器人先踢進。
大部分參賽者都絞盡腦汁,把資源花在計算出最佳踢球角度。
就連助教都很認真的設計出理想的射門角度和瞄準球心的程式碼。
而有位叫做丹的同學設計「快速亂踢」的程式。
這種機器人講求速度:不斷踢球射門的速度,和調整方向的速度。
當很多聰明的同學正努力花費資源、打造完美編碼的時候,丹的機器人則是一直失敗、重踢、調整、失敗⋯⋯
最後,丹的機器人在競賽裡大獲全勝。
「輸得快,但輸得更便宜」是創業解題的真正竅門。
不花資源的招數,反而更有利。
創業第 3 步:擴大
找到最便宜的解法,就像找到催化劑一樣。
催化劑就像烤肉的火種,很小,但燒得很快,最終點燃整籃木炭。
便宜的解法也像種子,用不起眼的基礎,孕育出超龐大的產出。
用小小的種子,開大大的花。
但真的要「開超大」。
這是最多人搞錯的地方。要開多大呢?至少要 1 億美金的規模。
對:瞄準至少 100M 美金、30 億台幣的量級,才是「擴編」該有的視野和目標。
為什麼要這麼大?
因為承擔差不多的風險,當然要找個夠大的目標才划算。
很多人不敢「做大」,卻照樣承擔了同等級的創業風險,最後卻拿不到足夠的報酬。
這樣就不是創業家了,頂多是作小生意,但卻虧了。
創業靠 3 招打天下:發現、解決、擴大
發現、解決、擴大,《See, Solve, Scale》正是這本書的靈魂。
它證明了一個理念,就是創業只靠 3 招就能贏。
- 發現不滿的需求
- 便宜試錯、快速失敗,找解法
- 擴編、而且要做大
看見問題,其實比想像中困難很多
發現不滿的需求,重點是觀察。
觀察員要做的事就像超市的學生組員一樣,待在店裡面看著顧客買東西就好了。
這卻也是作者丹尼 · 沃謝花費最多時間的創業步驟。
人類天生會忽略自己本來就不太注意的明顯問題。
比如說,有心理學家故意在肺部 X 光片裡面放隻黑猩猩,請精通癌症檢驗的醫生來檢查肺部異常。
結果,眾多醫生們竟然都沒發現,X光片裡面就貼了一隻明顯的猩猩。
這個實驗不是證明醫生「眼包」,而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機制:我們會習慣專注自己注意的事、忽略本來就注意不到的問題。
不滿的需求到處都有。
創業機會其實俯拾皆是,但卻很不容易看見。
觀察問題最重要的就是「看見」,但人類天生的機制會導致你看到了,卻看不見。
就像肺部 X 光片裡面的黑猩猩一樣。
解決問題,靠「失敗」
我生涯有超過 9,000 次投球沒進,輸過 300 場以上的比賽。還有 26 次,是我背負最終關鍵逆轉球的時候,落空了。我一直,一直,一直失敗。但這卻是我成功的主因。
—— 麥可 · 喬丹
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這對創業尤其重要。
但大部分的人只看到成功,所以會歐印、「壓身家」,然後就爆了。
解決問題的真正關鍵靠的是「失敗」,而且是便宜的失敗。
因為成功率實在太低、失敗又是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,所以關鍵點在於「想辦法快速失敗、便宜失敗」。
可以說,刻意「洗失敗次數」居然就是邁向成功的捷徑。
但這太違反直覺了,所以很多人不會這樣想。
所以,創業很難成功。
解題:失敗才是養分
有家經常把錢丟給新創團隊、專門賭少數幾家會大紅大紫、翻本獲利的「風險投資公司」,名字叫做 BVP。它是美國最長壽的風險投資企業。
BVP 血淋淋的錯過了 Google,這也是它最重大的一場失敗。
當時,Google 整間公司只有 2 個大學生、辦公室是租來的一間車庫,他們在 1999 年正準備撰寫出改變世界的搜尋引擎。
BVP 公司裡的資深合夥人科文,他的好朋友剛好就是租倉庫給 Google 的房東。
房東問:「嘿科文,我這有兩個史丹佛大學的聰明人,他們正在創新搜尋引擎,你要不要來認識一下?」
沒想到,身為風險投資公司的合夥人科文竟然回答:「蛤?學生?新的搜尋引擎?」
「我如果要進你家,怎樣可以不用經過他們待的車庫呢?」
這就是 BVP 硬生生錯過 Google 的失敗故事。
這個徹底失敗的故事,卻也是 BVP 持續經營的養分。
研究顯示,人們看到失敗的經驗之後,會更有信任感、更願意相信這家公司。
沒人不會犯錯,而打腫臉充胖子的「不敗神話」反而讓人起疑。
BVP 官網特別設立了「失敗作品集」,就收錄了這則經典故事。
這個公開的失敗資訊,更說明了創業、投資需要經歷大量的失敗、需要「洗失敗值」。
擴大:要有未來透視鏡
《解決問題的人》作者丹尼強制他學生在創業的時候,要把夢做得超大。
至少要 1 億美金、30 億台幣以上,不然就要「重新作夢」。
那要怎麼做,才能這麼誇張?答案是:「窺見未來」。
你要想像,在 2055 年的「不滿需求」,以及解決問題的招數,該怎樣繼續幫助人類?
如果你設定的時間點沒有遠到 30、40 年之後的話,代表夢不夠大。
代表「擴大」這個步驟還不夠闊、不夠大。
不只這樣而已。
丹尼還設定,你解決問題的方法,不能只限制在現代科技。
也就是說,在 2055 年,我們要用「未來的科技」來解題。
這個就是打破創業心裡屏障的作法:先設定未來、再推論你現在走去未來的路途。
〈用望遠鏡看未來 —— 創業者必要的策略校準〉創業者每隔一段時間,就要校準一下現在的進度是否偏離目標,這時候,用幾年後的長遠想像分析,就是用望遠鏡看未來。
——《自慢 3:以身相殉》何飛鵬
擴編要建團隊
擴大最重要的資源就是吸引其他夥伴。
單兵作戰,只能具備單人視野、單一觀點、單兵經驗。
結合眾人的力量,就能得到多元的力量、多方的角度,去完成初始成員做不到的事。
而且,差異性越高的團隊反而越強。
刻在 Apple 的基因裡面,科技是遠遠不夠的 —— 是科技,結合現代藝術、再結合人性,才得出能讓我們的心臟都會歌唱的悅耳聲響
—— 史蒂夫 · 賈伯斯
團隊裡面的成員,同質性要越低越好。
最好是大部分夥伴彼此都是陌生人、不在同溫層裡的成員,才能擦出多元的火花。
創業是過程,不是精神
創業就靠這 3 招:發現、解決、擴大。
它不用靠豐富的起始資源,而是要靠找出不滿的需求,然後用最小可行的方式解掉它。
創業家精神是騙人的。解決問題的人,才是真的。
「發現、解決、擴大」它就像一把多功能瑞士刀,讓你靠著預期之內的手法,還有預料之外的手法邁向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