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,我在臉書更新、發了一篇貼文:〈年賺 1.6 億的一人公司,每天在家,工作不到 5 小時〉,收穫 461 次分享、破千按讚。
主角 Justin 的商業模式正是寫內容,而且是有系統性的執行。
有人問說:寫作能賺成這樣,是真的嗎?
我看不到他銀行帳戶,但我敢肯定。
因為我自己就是 Justin Welsh 的長期追蹤者,而且也仿效他的策略。
他分析自己的內容模型,就像是漏斗:
被看見 → 建立信任 → 深化 → 變現
我自己的內容計畫,也是參考他的模型而執行的。
1. 被大眾看見
越多人聽到你的聲音,你的潛在商機就越高。
用行銷的話來說,這就是求「曝光」。
現在每個人的注意力都被太多資訊分散,你想用傳統方式拿到曝光、讓別人記住,超昂貴。
我們常看到大品牌像麥當勞、Uber Eats 瘋狂打廣告,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被看見。
但我沒有幾百萬的經費能燒,所以採用的是不花錢的策略:寫內容。
創作有價值的內容
高價值的內容很稀有,所以容易被看見、被記得。
我公司的商業模式是為客戶提供 SEO 顧問服務。
但我幾乎沒在臉書上宣傳叫賣,反而是「分享關鍵字如何排名」。
這種發文模式,讓我在短時間內從沒有品牌聲量的人,成長到數萬追蹤。
價值哪裡找?搬運知識落差
這是最好玩的部分:上網滑手機。
和正常玩手機的差別是:我開 YouTube 看的是英文影片;滑社群上的是英文推特 𝕏。
本質上,就是用自己的閒暇時間,追蹤有興趣的歐美資訊,看網紅、追時事。
為什麼強調英文?因為不同語言之間,存在知識落差。
同樣是爆文、同樣是高點閱的影片,語言不同就可以「搬運」。
許多高互動的資訊,其實也是靠「手動搬運」。
比如馬斯克又發表超爭議言論的新聞,其實只要上網、開翻譯工具,會發現來源都一樣。
但也是這道「搬運」很少人願意做,所以找到資訊、分享新知,這件事本身就自帶價值。
我的 Justin Welsh 貼文,嚴格來說其實也是搬運他在 YouTube 受訪的影片。
2. 擴大價值、建立信任
有了曝光,下個關鍵點是建立信任。
我的服務每個月至少要好幾萬台幣。
客戶不可能因為「這人我看過、有點面熟」就直接把錢交出來、使用顧問服務。
建立信任的目標,是要從「看過你的貼文」變成 →「我信任你」。
這裡,就不能只是單純搬運了。
我的策略是應用知識。
現學現賣
Justin Welsh 說:經營社群要每天報到、刷存在感(show up)。
我就盡量在臉書上「日更」。
社群專家發文說:提供價值,可以讓信任感像滾雪球一樣膨脹。
我就試著發文時提供更多價值。
所以,我除了搬運發文,還一邊應用、現學現賣。
分享驗證結果
只要不太偷懶,實際應用之後,通常都會有好結果。
像我自己在過程中,靠社群貼文累積很多互動、分享、追蹤數成長,我就把這些成果和策略又寫成貼文,進一步再分享。
這就像發文素材的永動機:
找內容專家的知識來寫 → 實際應用內容策略(寫文)→ 分享寫文經營的成果 → 找內容專家的知識來搬運 → 反覆循環⋯⋯
3. 深化、變現
Justin Welsh 分析,建立信任後,下一步要深化它。
他的策略,是寫作長文。
要讓受眾了解你的思維運作、分析過程。
當你已經得到了讀者信任,想要進一步邀請他們了解你的思想脈絡,就相對容易。
這時候,再進一步變現就只是順水推舟的事了。
我自己就是 Justin 的長期追蹤者和「消費者」,他有賣線上課程。
但他完全不強迫推銷,只是會在網站上、信件裡簡單提到:
如果你準備好了,以下是我可以幫助到你的課程。
想買的人可以去選課、結帳,還不想買,也能繼續閱讀免費內容。
我在階段 2 就爆單了
要先聲明:爆單也是我自己經營不夠成熟、能負擔的客戶有限,不然哪有嫌訂單太多的道理。
(如果你有問過合作、我還沒回覆,抱歉再等我一陣子)
但「爆單」也是事實。
我光靠在臉書社群上分享內容,就收穫了這些合作機會:
• 出書邀約
• 關鍵字排名案件
• 海外 SEO 顧問客戶
• 認識信任的工作夥伴
以上都是沒有任何廣告費、被動從受眾裡獲得的接洽和合作。
無限賽局的心態
無限賽局(infinite games)講求長期、有耐心的經營,不是爭奪眼前勝負。
它的意思是:規則不固定、對手不固定、輸贏沒講好的競技。
有限賽局則是規則固定、對手固定、輸贏先講好的賽局。
比如猜拳,規則就是剪刀贏布、布贏石頭,兩個人比賽,3 戰 2 勝。
下棋也是,先把對方將死(checkmate)就贏了。
猜拳和下棋都是「有限賽局」。
但經營品牌不是。
你沒辦法說:我的品牌得到三戰兩勝、是冠軍了。
就算你是目前曝光量第一的品牌,也會有對手隨時加入、在其他方面贏過你。
所以,無限賽局的目標不是爭勝負(沒有勝負規則可爭),而是持續待在場上。
持續留下
持續待在場上,就是無限賽局的概念。
寫內容、提供受眾價值,能讓信任感像滾雪球一樣快速膨脹。
那待得越久,不就越有利嗎?爭奪短期的效益,不就沒意義嗎?
確實如此。
如果我在半年多前、剛開始發文的時候瘋狂在意「這篇觸及多少、那篇怎麼沒人按讚」,那動力肯定很快就會耗盡。
比如 9 個月前的貼文,現在早就忘記了、根本不值得在意。
如果我只追求寫出完美無瑕的文章才發布出去,那肯定累積不了成果。
每篇發文總有進步、微調的空間,根本不存在「完美」這件事。
如果我專注在和其他創作者較量、比誰追蹤數高,那我就會過得很痛苦。
而且,創作者可以隨時加入、淡出,各種時間點和領域都有不同的高手,沒辦法比。
所以,寫內容到底賺什麼
賺信任、賺長期經營的累積紅利、賺持續留下的「心態」。
如果整天去 PK 報酬率、寫一篇文要賺多少,那就更像是有限賽局、爭眼前勝負的心態。
要這樣的話,不如去投廣告。
Justin 的內容,你可以在他的個人網站看到:justinwelsh.me
有讀者說:自己去爬文之後發現「確實有料」,推薦你也可以逛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