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─ 先定題、再延伸脈絡。寫作,永遠是最後一步
好文章的佈局原理,是順序流暢、邏輯合宜。
先定題。有了主題才有枝幹,有了枝幹再寫內容。
有主題和枝幹,結構就會穩固,也能滿足讀者需求。
因為讀者是先看開頭和標題,才可能讀到內容。
順從讀者需求,寫作自然就有效。
這不但有先後次序、有視覺圖表輔助,更有準確、可執行的策略。
以下就是好文章的佈局作法。
先定題
選題,是在文章寫作前就要完成的任務。
先選題,才延伸。就像打靶一樣:你要先有目標,才瞄準射擊。
雖然不能保證百發百中,但方向清楚、目的明確之後,只要過程持續調整,總能命中紅心。
如果沒目標就開始亂射,這樣的寫作是浪費子彈又發散的。
先選題,才不會離題。
會發散「離題」往往就是因為沒有先選題。
有主題,再延伸脈絡
主題,就像樹木的主幹。從主幹依序延伸出枝節,是文章耐久穩固的秘訣。
確定文章主題就能依序再延伸出大段落、中段落、小段落。
例如,你選的文章主題是「懶人包」。
接下來,從懶人包延伸出的發展方向可能會是:
懶人包是什麼 →
懶人包如何製作 →
懶人包各種範例與解析⋯⋯
為什麼先講定義、不先細部解析?
因為讀者要先有「前置資訊(定義)」,後面才適合「延伸(細部解析)」。
在架構還很空的時候,看一眼就清楚了。
但如果你開場就先寫個 2,000 字,回頭細細梳理文字才發現架構歪斜,那就太遲了。
先照大、中、小的順序,能確保段落緊扣主題、內容又緊扣段落。
不知不覺,整個文章就已經環環相扣,快速成型。
它只能照著「主題 → 大段 → 中段 → 小段」層層遞進,邏輯自然就次序分明。
除了脈絡順暢,也幾乎斷絕你「離題」的空間。
最後,才產出內容
有了框架,大枝幹、小枝節也都清晰之後,就可以放心「長出綠葉」。
寫出文字,是文章的最後一步。
在《數位寫作的藝術與商機》中 Nicolas Cole 說:「我花 7 年才學會,把標題放在最後一個步驟才做,不但錯誤而且又缺乏效率。」
既然專家已經親自試過錯,你就不用花多年時間再錯一次。
先定題,再延伸脈絡。最後,才產出文字。
刪減、修改、平衡
「好文章,都是修改出來的。」
段落的次序太奇怪怎麼辦?調換。
段落小節太細碎怎麼辦?取捨、剪除。
小節裡的字數太多、失去平衡怎麼辦?刪掉。
在大樹還沒長滿綠葉的時候,就先把錯位的「空枝幹」鋸掉,損失是很有限的。
但等綠葉長滿才發現整棵樹是歪的,就只能連根拔除。
好的佈局能確保文章產出精準、高效率,不浪費資源。
延伸各種寫作情境
同樣原則能套用在各種地方:SEO 寫作、網路長文,甚至紙本書。
SEO 寫作
從搜尋引擎取得自然流量的「SEO 文章」,創作順序是這樣的:
- 確定關鍵字(主題)→
- 找出關鍵字的長尾詞、衍生字(段落標題)→
- 寫內容(文字創作)
這樣做能確保文章一切元素都聚焦在「關鍵字」,也符合《搜尋指南》的精神 ——
讀者看完你的內容後,是否覺得能對這個主題有足夠瞭解,可以達成目標?
Google〈專注於使用者優先的內容〉
關鍵字排名機率自然也會提高。
臉書長文
社群的長文創作順序也是這樣的:
- 選好受眾可能感興趣的主題 →
- 訂出段落 →
- 完稿
寫作,往往只是最後一步;不思考、先動筆的人,就輸了。
好的佈局順序也能保持寫作高效率、不發散、不離題。
讀書
讀者會先看見書名、翻開看到目錄;接著,才是章節裡的內文。
根本原理:符合讀者需求
文章是寫給「讀者」看的;所以好文章本來就該「以讀者優先」。
讀者怎麼選書?順序是這樣的:
先看見書架,再看到封面、書名。
最後,才可能拿起一本書、翻開來看。
社群讀者怎麼讀貼文?順序是這樣的:
先高速滑手機,瞄到開頭有點興趣的貼文,展開「繼續閱讀」、再快速看兩眼。
最後有興趣的話,才會慢下來「開始」看字。
搜尋的人怎麼進網頁?順序是這樣的:
先輸入關鍵字,再略過廣告版位、跳過不想看的結果。
最後,只選 1 個標題、點進去看看。
所以,讀者的順序都永遠都是「先主題,才內容」。
你的寫作順序也應該是先定主題、才寫內容。
當你使用「作者腦」,你只會先讀到內容。
轉換成「讀者腦」你才會驚覺:其實「內容」根本是最後的最後,才可能被看見的東西。
寫作,要懂得「換位思考」,才不會弄錯。
記住:
先有關鍵字,再衍生段落標題;
先有段落標題,再逐一進行研究;
先作完研究,最後才是寫內容。
搜尋內容是這樣、社群內容是這樣、書的內容也是這樣。
把脈絡轉化成清晰好懂的「視覺地圖」
有種圖表叫「心智圖(mindmap)」。
它經過心理學家研究、社會驗證,能迅速把內容優先順序、層級關係、行文脈絡一次組織起來。
心智圖能引導你從核心出發,先長出第一層主幹,再來才是細枝、嫩葉。
用心智圖佈局文章,寫好的內容就像結構扎實的建築,可以蓋得又高又穩。
不知不覺你也在讀者心裡裝了「隱形目錄」,順應他的直覺、滿足閱讀需求。
有了清晰脈絡,你的寫作就能淺白、切碎。
讓注意力已經破碎化的讀者,就算看文章的時候一邊亂滑、亂跳,也能瞄一眼就秒懂。
而重要的深度、層次、內涵,該怎麼辦呢?
需要優化的關鍵怎麼辦呢?
這些,都已經自然的埋進文章的「脈絡」裡了。
不管你文字切得再碎、斷句再亂,它始終緊扣著小枝節;
不管寫作再怎麼發散,它始終都會圍繞「關鍵字」。
小枝節咬緊大枝節、大枝節又深扣主題,這樣,不管綠葉再怎麼剪,整篇文章始終都會是一顆高聳入雲的大樹。
p.s.
這張心智圖架構所生成的關鍵字文章,「懶人包」的搜尋排名在 Google 第一。
自從全文寫好到現在,已經邁入第 4 年、幾乎沒更新過,但排名始終保持同樣位置。